2025年的两会在将于3月5日在北京召开,那么根据目前掌握到的一些信息,结合行业情况小编今天来跟大家聊聊两会视角下工程建设服务行业的发展情况吧。
在两会的政策指引下,工程建设服务行业正处于变革与发展的关键节点。两会精神不仅为行业发展定下基调,也为工程建设服务领域指明了方向。
从两会释放的信号来看,宏观经济政策上,更加积极有为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为工程建设服务行业带来了新的资金支持。中央国债加码、财政赤字率提高、加大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等举措,都意味着更多资金将流入工程建设领域。这些资金将为大型基础设施建设、民生工程等项目提供有力的资金保障,工程建设服务企业也将迎来更多业务机会。
在产业政策方面,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打造现代化产业体系是重点。这要求工程建设服务行业加快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在实际工程建设中,引入数字化管理系统,能实现对工程进度、质量、安全等全方位实时监控。例如利用 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在项目设计阶段就能对建筑结构、设备管线等进行可视化模拟,提前发现问题并解决,有效减少施工变更和成本浪费。智能化施工设备的应用,如智能塔吊、无人挖掘机等,能提高施工效率和精度,降低人力成本和安全风险。
绿色发展也是两会持续强调的重点。随着 “双碳” 目标的推进,绿色建筑成为工程建设服务行业的必然趋势。一方面,在建筑材料的选择上,更多地采用可循环利用、低能耗的环保材料,如再生混凝土、节能玻璃等;另一方面,在建筑设计和施工过程中,融入绿色理念,提高建筑的能源利用效率,增加太阳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应用。像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通过将光伏发电材料集成到建筑结构中,实现建筑自身发电,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区域经济发展政策也为工程建设服务行业带来不同机遇。东部沿海地区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发展,对高端写字楼、科技园区等高品质建筑的需求增加,工程建设服务企业需要提升自身的设计和施工水平,满足这些高端需求。中西部地区在基础设施建设与城镇化升级中仍有较大潜力,铁路、公路、桥梁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增多,为工程建设服务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例如山西两会提出建设铁路公路项目,聚力打造交通强省,这就需要大量工程建设服务企业参与其中。
然而,行业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挑战。城镇化建设进程基本结束,使得新增建设需求逐步减少;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压力、房地产行业债务压力等四大债务压力导致行业发展规模收缩;同行竞争与行业内卷也使得企业利润空间被压缩。面对这些挑战,工程建设服务企业需要从业务模式创新、区域与领域布局优化等方面入手。业务模式上,向 “投资 - 建设 - 运营” 全生命周期服务商转型;区域布局上,根据不同地区发展需求合理调配资源;领域布局上,除了传统建筑领域,积极拓展新能源项目、存量改造与投资运维等新领域。
2025年两会为工程建设服务行业带来了政策东风,虽然挑战并存,但机遇更多。工程建设服务企业只有紧跟两会政策导向,积极创新变革,才能在新时代的浪潮中实现可持续发展,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贡献更大力量。